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中医养生>

黄金食品玉米

发布时间:2011-05-09 06:42:53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中医养生

玉米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据初步了解,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和秘鲁,先是野生,后由印第安人种植。哥伦布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从此很快传遍各大洲。

玉米在公元16世纪传入我国,外国使者把玉米棒子作为晋见皇帝的礼物,所以当时称之为御麦,并逐渐在我国广为栽培种植,成了国人的主粮或杂粮食品了。 玉米自传入中国,深受各族人民喜爱,对其称呼也都是以杂粮为名,包括麦、米、谷、秫、粟、黍等。从我国史料中查证,称作麦者,如番麦、西天麦、红须麦、玉麦等;称作米者,如御米、粟米、苞米、珍珠米等;称作谷者,如包谷、六谷、薏米谷、陆谷等;称作秫者,如玉蜀秫、玉露秫等;称作粟者,如纡粟、珍珠芦粟、包粟等;称作黍者,如鹿角黍、玉黍、南蛮黍等。至于民间土名,如棒子、苞芦、戎菽、玉高粱等就更多了。有报道说,在美国的几个州,由于培育出了高产玉米,特别赐予“金黄后玉米”的桂冠。玉米不仅供食用,还被广泛作为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更加鼓舞人心的是,由于玉米有着极高的养生价值,故又被人类誉之为“黄金食品”。

吴圣贤:茯苓安神汤的配方,功效与作用,怎么做,不适合的人,失眠

说玉米是“黄金食品”,不仅仅是由于它灿黄如金,更重要的是它有宝贵的养生作用。由于它传入我国较晚,直到明代医家才有些浮浅的认识,并很少有关于它的评价。实事求是讲,发现玉米的养生保健作用,还是应当完全归功于现代营养学家的功劳。

玉米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钾、锰、镁、硒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钙、铁、铜、锌等。玉米须中含有脂肪油、挥发油、树脂、苦味糖甙、皂甙、生物碱、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据药理研究,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又有降低血糖作用,还能促进胆汁排泄。

从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开始,才有寥寥数语的论述。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米“调中开胃”。《医林纂要》也只说它“益肺宁心”。《本草推陈》认为,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清代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也简单几句话:“为救荒要物,食宜半饱,庶易消化”。似乎并无食疗食养之功,只作充饥救荒杂粮而已。今只根据西医原理,陈述一下玉米的养生大功。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其一,抗老衰。据分析玉米中所含的维生素E可以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人的衰老,防止老年人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症发生。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其作用比维生素E还高500倍。更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其二,抗癌防癌。玉米中维生素A、谷胱甘肽、硒和镁的含量都很高,这些物质都有抑制人体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作用。所含的丰富纤维素和胡萝卜素,能起到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效。

其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玉米中所含的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可软化动脉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所含多量的谷氨酸则能促进脑细胞进行呼吸,改善脑组织的新陈代谢,故有健脑作用。

此外,常年食用玉米,还有利于胆囊炎,胆结石,黄疸肝炎,慢性肾炎,糖尿病,肥胖症等的康复。如此众多功效,授予玉米为“黄金食品”头衔,也的确不为过。

在食用玉米养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3点:

一是受潮霉变的玉米切勿食用。

二是阴虚火旺体质,以及患有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红斑狼疮、癌症、肺结核病人,不适合多吃常吃爆玉米花,以防助火伤阴。

三是低血压病人和夜尿频多者,不要多饮玉米须茶。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