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中医养生>
粟米的养生妙用
发布时间:2011-05-12 01:08:33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中医养生
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又有小米、粟谷、黄粟、稞子、谷子等异名。我国北方广为栽培。《医学入门》中注:“粟,即今之小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谓之硬粟,得浆水即易化。”小米为民间常食之物,尤以北方群众最爱食用。
粟米的营养成分,含淀粉63.27%、脂肪1.41%、蛋白质2.41%、总氮2.45%、还原糖2.03%。蛋白质中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以及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还有尼克酸、核黄素、硫氨素、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和磷、钙、铁等无机盐,都是小米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根据小米的自然特性,即性凉,味甘,入脾、胃、肾经,所以,其养生功效有三大特点:
一是性凉而有清虚热之力;
二是入脾胃而有健脾养胃之功;
三是入肾而疗肾经虚热。对此,古代医家颇多论述。
如《别录》中记载:粟米“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所谓“陈粟米”,是指存放3~5年的小米。明代药学家李时珍认为:“粟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泻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由此可见,凡脾胃虚热,或是肾有虚热之人,以之养生,最为有益。
小米为民间经常食用的杂粮,其养生方法主要有三。
小米粥
可单独应用小米适量,放入锅内,如常法用小火熬成稀薄粥。也可与适量粳米一同煮粥。明代李时珍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凡平素体质虚弱,饮食不香,脾虚泄泻,或肾虚内热,小便疼痛不利,消渴口干,包括糖尿病,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尿道综合征患者,以及年迈羸弱之人,可以经常食用以养生。对于病后恢复及产妇也最为理想,对于婴幼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大有益处。古代《医通》中曾介绍:一人患有小便淋漓不爽,也从不服药,专喝小米粥,“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这正是小米粥养生祛病的典型实例。
小米饭
民间常用食法,具有促进食欲、健脾和胃、滋养肾气、补虚清热的养生功效。在《食医心镜》中曾有记载:“胃热消渴口干:以陈小米炊饭,食之良。”也可改用唐代食医兼养生家的孟诜介绍的方法:“治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意思也就是用小米磨面做成小汤圆,煮熟食用的方法。无论小米饭或小米汤圆,对于老人、病人、产妇、儿童,都有很好的杂粮养生效果。
粟芽茶
此为山西民间食法。先将小米放入水中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纱布,每日洒水4~5次,保持湿润,至芽长2~3毫米,取出晒干后,再放铁锅内,用小火炒至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备用。每次用粟芽20~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具有健脾,消食,开胃的养生功效。适合消化不良,食滞胀满,或食欲不佳,不思饮食者食用,最为有益。
小米作为养生杂粮,应当注意2点:
一是最好不要同杏仁一起食用。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中曾有告诫:“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二是小米性偏凉,所以,平素有胃寒病者,少食为妥。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