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中医养生>穴位>

行针与得气

发布时间:2014-07-31 12:03:11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穴位核心内容:行针得气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临床上一般是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效果较差,若不得气时,就可能无治疗效果。《金针赋》云:“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因此,在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就要分析经气不至的原因:或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对此就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这样再次行针时,一般即可得气。少数患者在采取了各种措施后仍不得气,为脏腑机能衰退的表现,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行针手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1.基本手法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①提插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_匕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至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有无,频率的快慢以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脑穴的部位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②捻转法 是将针刺入喻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至于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该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榆穴的特征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应用。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行针与得气

2.辅助手法

是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经脉循行的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刮柄法 亦名划柄法。是将针刺入愉穴一定深度后,使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地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

弹柄法 是将针刺入喻穴的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

搓柄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应用,以免使肌肉纤维缠绕针身。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

摇柄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槽或摇辘0之状。此法若直立针身而摇,多自深而浅地随摇随提,用以出针泻邪。若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一左一右,不进不退,如青龙摆尾,可使针感单向传导。

震颤法 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