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中医养生>针灸>
针灸治疗原则有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15-04-17 11:17:42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针灸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根据中医治则,结合针灸治病,常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标治本、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三因制宜五个方面。
一、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就是扶正祛邪,即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疾病有虚实,针灸分补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灵枢·经脉》亦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这是针对疾病的虚实而制订的治疗原则。
(一)虚则补之
虚则补之虚则实之,是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虚弱性病证。
针刺治疗虚证用补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和穴位的选择与配伍而实现的。若偏于阳虚、气虚者,针用补法,加灸;偏于阴虚、血虚者,针用补法,血虚也可施灸;如阴阳俱虚,则灸治为上。常取关元、气海、命门、膏肓、足三里、太溪和有关脏腑的背俞穴、原穴,也可用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穴位,针灸并用,施以补法,从而达到益气养血、滋阴壮阳、调补脏腑的目的。
(二)陷下则灸之
陷下则灸之之陷下,《内经》的本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脉象,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认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其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此之陷下主要指脉象沉伏。
《灵枢·禁服》载: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唐·王冰注曰:脉虚气少,故陷下也。明·张介宾注曰:沉伏不起也。故脉之陷下主要见于血寒或气虚之证。二是指穴位,如《灵枢·经脉》认为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意思是说实证在相应的穴位可见隆起,虚证在相应的穴位可见下陷。
陷下则灸之本意是说对脉象沉伏不起,或穴位处有凹陷者皆宜用灸法。其内在的病机是血寒,或经气亏虚。临床常见脾虚者多在脾俞、足三里有凹陷或按之虚软,肾虚者多在肾俞、太溪有凹陷或按之虚软,元气不足者多在气海、关元有凹陷或按之虚软,清阳不升者多在百会有凹陷,此类病证都可以用灸法治疗。
(三)实则泻之
满则泻之实则泻之邪盛则虚之意即实证用泻法,适用于邪气盛的病证(实证)。针刺治疗实证用泻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穴位配伍等实现的。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可起到祛除病邪的作用;应用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水沟、素?、耳尖等,也可达到祛邪的目的。如对高热、中暑、昏迷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痛等实热病证,在正气未衰情况下,取大椎、合谷、太冲、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等穴,只针不灸,用泻法或点刺出血,均能清泻实热。
(四)宛陈则除之
宛同瘀,即瘀结、瘀滞之意。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久病。宛陈则除之,即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用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适用于病久入络,及跌仆损伤、毒蛇咬伤、丹毒、腱鞘囊肿等病证。如病情较重者,可点刺出血后加拔火罐,这样可以排出更多的恶血,促进病愈。
(五)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并非疾病本身无虚实而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主要是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经络,属本经自病。《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治疗当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即平补平泻)手法,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补虚泻实既是针灸治疗原则,又是针灸治病的重要方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载:补泻反则病益笃。明确指出补泻不可误用,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对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针灸应补泻兼施。
二、清热温寒
寒与热是表示疾病性质的两条纲领。清热就是热证用清法;温寒就是寒证用温法。《灵枢·经脉》言:热则疾之,寒者留之。这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订的清热、温寒的针灸治疗原则。与治热以寒、治寒以热一致,均属于正治法。
(一)热则疾之
《灵枢·经脉》言:热则疾之。《灵枢·九针十二原》亦云: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疾与急相通,有快速针刺与快速行针之意,以手探汤形象地描述了针刺手法的轻巧快速。
热则疾之意即针灸治疗热证的原则是:浅刺疾出、快速提插捻转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适用于实热证,如发热、中暑、咽喉肿痛等病证。如风热感冒,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清热解表之目的。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热在经络局部者,用毫针散刺,或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局部出血,以疏散邪热。
(二)寒则留之
《灵枢·经脉》言: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亦云: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留有留针之意,人不欲行形象地描述了针刺手法应深而久留,指出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寒证。如风寒湿痹为患的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寒邪入里之证等。若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施治最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施行烧山火复式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在临床上热证与寒证的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如有表热里寒或表寒里热,上热下寒或下热上寒等,所以温热清寒的治则应灵活掌握,若寒热相间,当温清并用。如素体阳虚又外感风热之证,既有发热、咽喉肿痛等风热表证,又有脘腹冷痛、大便泄泻等里寒证,则可外清手太阴、阳明表热,毫针浅刺曲池、合谷、列缺、外关、大椎等穴,内温足太阴、阳明之寒,取足三里、中脘等穴,针用补法或用灸法。
图:针灸
三、治标治本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了标本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标本理论对指导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素问·标本病传论》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应用原则就是抓住疾病标本缓急的本质,予以适当治疗。概而言之,治标治本的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一)急则治标
急则治标就是当标病急于本病时,应先治标病,这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法,目的在于抢救生命或缓解患者的急迫症状,为治疗本病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任何原因引起的昏迷,都应先针刺人中,醒脑开窍,然后在患者恢复意识时再根据疾病发生原因从本论治。
(二)缓则治本
缓则治本就是在病势缓和、病情缓慢的情况下,针对本病的病机治疗或采取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其本。在一般病情不急的情况下,病在内者治其内,病在外者治其外;正气虚者扶其正,邪气盛者祛其邪。治其病因,症状自解;治其先病,后病自除。这就是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深刻含义。如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泄泻是其症状,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宜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肾阳温煦五更泄自愈。
(三)标本同治
当标病和本病处于俱重或俱缓的状态时,均宜标本同治。如气虚感冒,应当益气解表,其中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宜补足三里、气海、关元,泻合谷、风池、列缺以达到益气解表的目的。
四、同病异治
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用相同的方法治疗。这一原则的运用,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意,其实质是辨证论治的灵活运用。
(一)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正邪的消长等差异,涉及的脏腑、经络各异,即病机不同,采取不同的治法。如同是胃痛,肝气横逆犯胃者,治宜疏肝和胃,取期门、章门、太冲、中脘、足三里、梁门,针用泻法;脾胃虚寒者,治宜健脾益胃,温中散寒,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并灸。
(二)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由于病因相同或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其病机相同,就可采用相同治法。如久泄、久痢、脱肛、崩漏、遗尿、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尽管它们的发病部位和具体症状迥然不同,但它们的病机相同,均属气虚下陷,治宜益气升陷,取百会、中脘、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等穴,针用补法,并重灸。
五、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根据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以及季节、地理环境以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法的原则。
(一)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就是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形体等不同的特点来采用适宜的针灸治疗方法,是三因治疗方案的决定性因素。如妇人以血为用,在治疗妇人病时要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另外,患者个体差异更是决定针灸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如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灸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言:体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如在寒冷的地区,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正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x,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三)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就是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特点,选用适宜的针灸治疗方法。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影响。《难经·七十难》认为: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浅表,多宜浅刺;秋冬之季,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多宜深刺。所以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考虑患病的季节和时辰有一定意义。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是按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因时制宜还包括针对某些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规律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如精神疾患多在春季发作,故应在春季之前进行治疗;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疟疾多在发作前2-3小时进行治疗等。相关内容推荐
-
感冒
肾虚
肾阳虚
张介宾
丹毒
针灸
痛经
胃痛
中暑
发热
艾灸
子宫脱垂
脱肛
遗尿
胃下垂
止痛
婴儿
阴虚
气虚
血虚
阳虚
脾胃
脾虚
疼痛
风热感冒
囊肿
泄泻
脾胃虚寒
足三里
咽喉肿痛
背俞穴
月经
三阴交
清热
健脾
任脉
穴位
养血
出血
扶正祛邪
扶正
祛邪
湿痹
虚证
实证
邪热
寒邪
表证
脾俞
肾俞
阳气
温针
寒证
热证
大椎
曲池
血海
合谷
委中
太冲
温法
补虚
胃虚寒
温灸
五更泄
肝气
诊脉
疟疾
腑病
难经
咽喉
子宫
元气
风寒
寒湿
性病
热感冒
滋阴
崩漏
子午流注
刺血
正气虚
高热
火罐
经络
脏腑
拔火罐
灸法
体质
正气
重灸
关节疼痛
虚寒
九针
十二原
脾胃虚
行针
得气
留针
三棱针
原穴
腧穴
刺血疗法
针刺治疗
苯
咬伤
关节
人中
气虚感冒
辨证论治
俞穴
醋
气海
昏迷
气血
关元
针灸治疗原则
针刺
叩刺
肾阳不足
风热
壮阳
太溪
解表
湿
表热
寒
和胃
疏肝
脱垂
命门
关节疼
疏肝和胃
腱鞘囊肿
冷痛
清法
肾阳
温中散寒
糖
异病同治
瘀血
邪气
瘀
寒热
肌肉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