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针刺取穴的原则及针刺方法
发布时间:2013-06-06 11:01:18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针刺取穴的原则及针刺方法
【原文】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1),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2)乃屈。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3),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4),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5)。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6)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7)其下及与急者(8);病在骨,针(9)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10)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11)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注释】
(1)用形哉:用针于长短肥瘦大小不同身形。
(2)大气:指亢盛的邪气。
(3)方实而疾出针:指得气后快速出针。
(4)动气候时:动气,指针刺时引动的经气。候时,指留针以候得气之时。
(5)追之:针刺中的补法。
(6)被:波及。
(7)燔针劫刺:烧针劫散寒邪。
(8)其下及与急者:其下,指筋会之阳陵泉穴。急者,指筋急的部位。
(9)?n针:用火烧红针然后刺入。
(10)缪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络脉。
(11)巨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大经。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阴与阳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那么怎样进行针刺治疗呢?岐伯回答说:针刺治疗这样的疾病,应刺取其经脉,病在血分,刺治营血;病在气分的,刺治卫阳,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以决定针刺取穴的多少高下。
黄帝问道:血气与邪气已经并聚,病已形成,阴阳失去平衡的疾病,应怎样应用补法和泻法进行针刺呢?岐伯回答说:泻实证时,要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吸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邪气同时外出,精气不伤,邪气得以外泄,同时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敞开,以排泄邪气,要摇大针孔,有利邪气外出,这就叫大泻之法,出针时先用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邪气才可消除殆尽。黄帝问道:怎样补虚呢?岐伯回答说:医生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患者的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捻转,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按,精气无隙外泄,当得气于针下时,要在病人吸气时迅速出针,即气入针出,使邪热外出不能内返,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精气得以保存。针刺候气要耐心等待,必须在气至针下而充实时,方可出针,这样可使已至的气不会散失,未至的气还可继续到来,这就是补法。
黄帝问道: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10种,都是发生于五脏的病证,但是五脏只有5条经脉,而人有12经脉都能发生疾病,现在先生只强调五脏,而12经脉联络365节,节有病就会涉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病证,又都存在着虚证和实证,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与五脏的虚证实证相结合呢?岐伯回答说:五脏和六腑,是为表里关系,经络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实证,应根据病变部位,以及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以适当的调治。如果病在脉,可以调治血;病在血分,可以调治络脉;病在气分,调治卫分;病在肌肉,就调治肌肉;病位在筋,就调治于筋;病在骨骼,就调治于骨。病在筋时,可用燔针劫刺法治疗,刺治筋会阳陵泉及筋脉拘急之处;病在骨,可用针和药熨法治疗;如有不知疼痛的病证,以刺阳跷阴跷脉最佳;身体疼痛的病,但三部九候的脉象不出现病象者,就用缪刺法治疗;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就用巨刺法治疗,总之,必须审察三部九候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调治,只有这样,针刺调治虚实病症的技术才算完备。
【按语】
本节论述了针刺取穴的原则及针刺方法,提出要因人因时因部位制宜,根据证候虚实,施以呼吸补泻、开阖补泻,还可候气留针等。关于取穴的原则,文中提出了两条,一是“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即因人因时的原则。人体有高矮胖瘦大小之不同,气血阴阳之多寡,所以针刺之时应察其形气之不同,辨证施针,辨证施治。而四时有春夏秋冬寒热温凉之异,人体气血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故针刺之时宜结合其时气季节的不同影响综合考虑而施以相应的方法。二是“其病所居,随而调之”,即因病而刺的原则。由于病邪侵犯部位各异,病复部位多不相同,其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亦有所差异,故针刺治病须把握随证治之,方能有的放矢,做到“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而直达病所,应手取效。此外,关于用针时具体的补泻手法,强调呼吸补泻和开阖补泻,注意结合呼吸之气而进出用针,以及出针后闭启针孔等,这些调治经脉虚实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中医针灸治疗学的发展以及内科治疗虚实补泻原则的运用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应用举例】
设有人焉,正已夺而邪方盛者,将顾其虚而补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见有不的,则死生系之,此其所以宜慎也。夫正者,本也;邪者,标也。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变生,则措手不及。故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至于害,且补中自有攻意,盖补阴即所以攻热,补阳即所以攻寒。世未有正气复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如必不得已,亦当酌量缓急,暂从权宜,从少从多,寓战于守,斯可矣。此治虚之道也。若正气无损者,邪气虽微,自不宜补。盖补之,则正无与而邪反盛,适足以借寇兵而资盗粮。故治实证者,当直攻其邪,邪去则身安。但法贵精专,便臻速效。此治实之道也。要之能胜攻者,方是实证,实者可攻,何虑之有?不能胜攻者,便是虚证,气去不返,可不寒心?此邪正之本末,不可不知也。(《类经论治类》)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