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与神,经脉关系
发布时间:2013-06-01 11:00:53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与神,经脉关系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1)也。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2),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3)。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4),以行血气。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注释】
(1)不等:指神、气、血、形、志各有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
(2)十六部:手足经脉十二部,跷脉二部,督脉一部,任脉一部。
(3)而此成形:指五脏是形成身体的根本。《甲乙经》无此四字。
(4)经隧:即经脉。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中说治疗有余的实证用泻法,治疗不足的虚证用补法,但是什么是有余的实证,什么是不足的虚证呢?岐伯回答说:有余的实证有5种,不足的虚证也有5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岐伯回答说:神的病证有有余,有不足;气的病证也有有余,有不足;血的病证也有有余,有不足;形的病证也有有余,有不足;志的病证也有有余,有不足。所有这10种病证,都各有其不同的病理变化。
黄帝问道:人身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经脉,365个腧穴,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实证有5种,属不足的虚证也有5种,这是怎样产生的呢?岐伯回答说:这些病证都是生于五脏。五脏中的心主藏神,肺主藏气,肝主藏血,脾主藏肉,肾主藏志,由五脏所藏的神、气、血、肉、志五者组成了人的形体。当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通畅时,就能发挥身形五脏的正常功能。五脏是人体之本,它与身形之间的联络,都通过经脉运行气血发挥作用,人若出现血气不和,就会由此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要保持经脉通畅,掌握经脉的变化。
【按语】
本节主要通过五脏与神、经脉关系的论述,说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神为主导,通过经脉联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调经大法“有余泻之,不足补之”的原则。五脏内藏五神,其功能正常,则意志调畅,神明不乱,形与神俱,五体坚强。其中脏腑系统整体间的联络通道则有赖经脉运行气血,因此只有经脉通畅,气血平和,五脏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一旦各种病因导致经脉气血失和,即可引起五脏有余不足的病理变化,从而致生百病,所以经脉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调畅经脉则可以调整脏腑机能而治百病有余不足。诚如马莳注:“善治生者,必守此经隧焉,真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也。”充分说明调治经脉的重要意义。
【应用举例】
《内经》谓“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生。是故守经隧焉。”夫所谓经隧者,非营卫所行之道路乎?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者,是由内而外行于营卫。血气不和,百病乃生者,是由内而外行之血气,或行之不及,或行之太过,或偏于营,或偏于卫,皆为不和也。行之不及,则内不化而外不充。行之太过,则枝强而干弱。
偏于营则阴胜,偏于卫则阳胜,百病乃生,自然之理也,是则营卫岂不为生身之大关键哉?医者治病,遵《内经》守经隧之训加意于营卫可也。(《存存斋医话稿》)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