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养生之道>

佛家无求而见的“寿者相”

发布时间:2011-12-07 11:05:09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养生之道

修习禅定是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的养生方法,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应为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通过禅定、瑜伽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改变生理。《白骡奥义书》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的初步效益。佛教显教重在破除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著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会相应地身心轻安,并会出现呼吸、脉搏及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疾健身正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

《摩诃止观》卷八云:若善修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

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但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大正藏》卷四六,110a)。依据禅宗典籍的说法,修习禅定者,若证入正奢摩他,因内气之充盈流溢,能令“身粗重性皆得除灭,能对治彼身轻安性即得生起”。身粗重性,指使身体感到粗重不适的一切障碍,包括疾病、亚健康状态等,随其消除,自然使人感到身体轻快、安泰、舒适,达到健康状态。若进入初禅以上正定,能改变欲界离不开饮食、睡眠、性生活的生理需求模式,有减少睡眠、饮食,乃至多日不吃喝、不睡觉也仍然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如《憨山大师年谱》载,憨山三十岁时在五台山参禅修定,食物仅有三斗米和麦麸,和野菜食之,半年尚有余。定中发悟后,变得精力超常,在募造转经轮期间,他主持操办,“经营九十昼夜,目不交睫”,而精力充沛,没有睡意。起初主持做水陆佛事七昼夜,他于“七日之内,粒米不餐,但饮水而已,然应事不缺”,大大超越了常人的生理极限所能至。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对于禅定状态中的人能减少乃至完全不需要饮食睡眠和性生活的机理,有的研究者指出在深度禅定状态,人体能直接从宇宙中吸收正常工作所需的物理能量,不必通过腐化水谷精华而将生化能转化为生物能、物理能。佛教禅宗籍中说,进入初禅以上,超出欲界,可离惟欲界众生所需的吃物质实体饮食的“段食”;进入二禅以上,可离以吃感觉为实质的“触食”;进入四禅以上,可离以吃意愿为实质的“意思食”,惟需“识食”(阿陀那识的执受,生的意志)。这些佛家养生的高妙境界非常人轻易能够达到,甚至非常人可以理解。惟有通过刻苦勤修慢慢证得方有发言权。

除了可以改善生理机制外,佛学还认为禅定功夫深达一定程度或修某些禅定,有却老延年之效。《阿含经》中佛言:比丘、比丘尼若修禅定,于第四禅基础上修习成就欲、定、精进、观“四神足”,可以随意住寿一劫或一劫有余;《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便可住寿百劫,初地以上菩萨寿命地地倍增,长得不可思议;藏密说依无上瑜伽修气、脉、明点的禅定,当修到气入中脉后,可以有身健、力大、容颜鲜泽、足捷、年轻乃至不老、长寿之生理效应;《恒河大手印》称修欲乐定证得乐明无念,可以“长命黑发相饱如满月,光彩焕发力大如狮子”。据有关史料,长期修习禅定的僧尼,其平均寿命要比一般人高出好多,其中有些人如马鸣、龙树、慧昭、纯陀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大大超过了现在科学家所说人类的自然寿命。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修习禅定过程中尤其是深入正定以后,随着意念和情绪活动的放松、停息,可以令人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使被紧张和压力导致恶化的生理机能得以自行调整,从而产生健身之效,一些以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为主因的疾病可能会逐渐自行痊愈。当代有些科学工作者利用电脑、心电等仪器,通过对照组观测法,对气功、瑜伽、禅定做了多种研究,其结果表明,当通过锻炼入定时,人体新陈代谢、呼吸、血液循环、微循环、免疫功能、体温、消化系统等都发生良性变化。机体新陈代谢的减缓和消耗量的降低,则可发生“节能效应”,使人延年益寿。若修定者持有治病健身的动机,则可能加上自我暗示作用,使禅定祛疾健身的效用更为明显。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除了以上生理机制的良性变化之外,修习禅定进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损健康的负面生理变化,引发生理性的“禅病”。

首先因为在禅定状态下人的心意渐趋寂定,身体自行调整,可能使身中潜在的疾病外化,或引发宿疾。《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六言:“或本四大有病,因今用心,心息鼓击,发动成病。”(《大正藏》卷四六,505b)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禅修的初级阶段,未必是坏事,多数情况下会随着禅定功夫的加深,不药而愈,也可以医药治愈,或用禅定方法对治。

修习中如果不善调身、摄心、调息,也可能导致种种禅病,如坐姿不正确会导致脊柱和背部、腰腿等疼痛,调息不当可导致筋脉痉挛或瘦弱,系缘、观想、用意不当会导致身中四大不调,表现为上火、身体沉重、头疼、胸闷、浮肿等,此类症状用医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最好用相应的禅定方法对治。《摩诃止观》、《禅门口诀》、《大乘要道密集》等禅籍中列举有多种自我调整治疗禅病的方法。修习定过程中若受到外界的声响、噪音等惊动,或受人事方面的迫害、毁谤、辱骂等刺激,或生活中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恼怒、惊恐、忧虑,也可能引发气满、腹胀、便血、肺胀、便秘、呕吐、消化不良等心身性的禅病,此类病也适于用禅定调和身心的方法治疗。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对各种禅病,应善知病因,及时对治,“如此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经久则病成,身羸病结,治之难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一,《大正藏》卷四六,471c)。一心修定,尤其是以正见修观,是治疗各种禅病的灵药。《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卷一云:“但系心在境(修定所缘境),不令他缘,病自差耳。”(《大正藏》卷四六,581c)《释禅波罗蜜多次第法门》卷四云:“般若一观,能治五病。”(同上书,504c)总之,从佛教的角度看,养生不单单指人的生命之长短,而是从全面的概念上完善养生的意义。中国佛教认为养生可以用人们常谈到的五福(长寿、宝贵、康宁、吉祥、平安)来概括,正确地阐释五福并按其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佛教养生的要诀。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