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导航]首页>中医养生>针灸>
针灸技术在临床治疗中作用
发布时间:2015-04-16 11:03:06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
针灸治疗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技术和刺灸方法等基本知识来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一门针灸临床学科。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根据机体不同病理状态下的需要,发挥其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就是调理经气,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经络不通,分为实证与虚证,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经络气血失调,致使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阻滞、气血逆乱,进而导致种种病变。治疗则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经络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者,属虚证,治宜补虚疏经;经络气血偏盛、脏腑功能亢进者,属实证,治宜行气活血通经;经络气血逆乱者,或由于气血偏盛偏衰,或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均可据其虚实而调之。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的实现,针对不同原因,运用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实热引起者宜用针刺,虚寒引起者宜行灸疗。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酸楚冷痛、痉挛抽搐或跌仆损伤所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起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而止痛的作用。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痿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起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等。
二、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正气,补益脏腑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就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凡邪盛正气未衰者(新病),治宜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安;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祛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针灸手法和腧穴配伍两个方面实现的。在刺灸法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属补法范畴,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属泻法范畴,有祛邪的作用。在腧穴配伍方面,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膏肓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时用之;曲泽、委中、水沟、丰隆、十宣、十二井穴等,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时用之。绝大部分腧穴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临床既可用于扶正,又可用于祛邪。在特定穴中,背腧穴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虚弱性久病;郄穴、募穴、下合穴偏于祛邪,适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则具扶正祛邪双重作用,急、慢、虚、实证均可选用。
图:针灸
三、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就是使失衡的阴阳向着协调方向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未虚损的情况下,应泻其有余,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虚损的情况下,泻一方有余的同时,应兼顾一方之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在阴阳偏衰的情况下,应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治宜育阴潜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不能制阴,多呈阳虚阴盛的虚寒证,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俱虚则阴阳同补。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在刺灸法方面,如《灵枢·终始篇》载: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例如,阴盛阳虚可见癫证、嗜睡,阳盛阴虚可见狂躁、失眠,针灸临床均可取阴 脉气所发穴照海和阳 脉气所发穴申脉治疗。属阴盛阳虚的癫证、嗜睡宜补申脉,泻照海(补阳泻阴);属阳盛阴虚的狂证、失眠应补照海,泻申脉(补阴泻阳)。在腧穴配伍的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指出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阴证治阴,阳证治阳,又可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采取阴证治阳,阳证治阴之法。如以俞治脏,以募治腑。根据脏腑的阴阳属性和胸背阴阳的划分,脏病取腰背(阳部)之背俞穴,如咳嗽、哮喘取肺俞;腑病取胸腹(阴部)之腹募穴,如胃痛、腹泻取中脘。结合脏腑、经脉阴阳表里关系,阴经经脉病证取相表里的阳经腧穴治疗,如肝病取阳陵泉;阳经经脉病证取相表里的阴经腧穴治疗,如胆病取太冲。
综上所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和调和阴阳的作用,三者之间常是相互为用、互为因果的。
如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正常就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也会使阴平阳秘;而调和阴阳的结果也会使邪去正安,经络畅通。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双向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除了腧穴的特性、针灸补泻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况(包括禀赋、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疾病表现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关系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最为重要。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况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的调治作用。如当机体处于虚寒、脱证状况下,针灸可起到补虚散寒、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实热、闭证状态时,针刺可起到清热泻实、启闭开窍的作用。心动过速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加快,对正常心率者,针内关、通里则心率无明显变化。凡此种种,均足以说明机体状况这个内在因素在针灸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推荐
-
腹泻
湿邪
咳嗽
失眠
肝病
针灸
胃痛
艾灸
哮喘
止痛
阴虚
血虚
阳虚
疼痛
痉挛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瘫痪
足三里
抽搐
背俞穴
狂躁
三阴交
清热
养血
祛风
扶正祛邪
扶正
祛邪
虚热
虚证
实证
喘
肾俞
寒证
热证
内关
合谷
委中
阳陵泉
太冲
补虚
心率
活血化瘀
行气
中医理论
腑病
红肿
嗜睡
痛证
风寒
寒湿
虚寒证
阴虚阳亢
虚损
阴阳失衡
通经络
阴阳平衡
葱白
放血
肺俞
闭证
无力
疏通经络
经络
脏腑
补阳
灸法
下合穴
除湿
正气
麻木
虚寒
井穴
行针
补泻手法
出针
原穴
腧穴
募穴
郄穴
补阴
苯
葱
俞穴
气海
气血
关元
针刺
理气
十二井穴
脉病
肢体麻木
行气活血
湿
寒
命门
冷痛
气血失调
阴平阳秘
阴阳互根
活血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